送施聘之侍御

海甸春风揽辔情,燕关骢马去还鸣。 绣衣霄汉花间出,锦缆江湖树里行。 近日西台多諌草,少年南国有诗名。 别弦更忆风流调,愁听东城二月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甸:海边。
  • 揽辔:抓住马缰绳,指骑马。
  • 燕关:指燕山山脉的关口,泛指北方边关。
  • 骢马:青白色的马,古代常用来指代官员的坐骑。
  • 绣衣:华美的衣服,常用来形容官员的服饰。
  • 霄汉:天空,比喻高远。
  • 锦缆:华丽的缆绳,比喻船只。
  • 江湖:泛指江河湖泊,也指四方各地。
  • 諌草:指奏章,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的文书。
  • 南国:指南方。
  • 风流调:指优美的诗文。
  • 东城:指东边的城市。
  • (yīng):黄莺,一种鸟。

翻译

在海边的春风中,你骑马而行,怀揣着对边关的深情。燕山的关口,你的青白马儿离去又回响着蹄声。 你穿着华美的官服,在高空下如花般绽放,乘坐着华丽的船只,在江湖间穿行于树影之中。 近日,西台上的奏章多了起来,年轻的你在南方以诗文闻名。 离别的琴弦让我更加怀念你那风流的诗篇,我愁绪满怀地听着东城二月里黄莺的啼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施聘之侍御春风得意、英姿飒爽的形象,通过“海甸春风”、“燕关骢马”等意象展现了其边关巡视的壮阔场景。诗中“绣衣霄汉”、“锦缆江湖”等词句,既表现了施聘之的官职尊贵,又暗含其行走江湖的潇洒。后两句则通过“諌草”和“诗名”,突出了施聘之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结尾的“别弦”与“鶑啼”,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离别之愁。整首诗语言华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何景明的高超艺术成就。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