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 曾萧真人
真人已悟,四海名先到。只为有声闻,却隔了、玄元妙道。可怜仙骨,落入鬼形骸,一般衰,一般老。空恁一般了。
岂知玄妙。刚被身心傲。度日若聋盲,诮不识、丹砂炉灶。好将二物,鼎内结成丹,服饵了。得长生,携手归蓬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蓦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
- 曾萧真人:词题,指曾萧道士,真人是对道士的尊称。
- 王喆:元代词人。
- 玄元妙道:指道教的深奥道理。
- 鬼形骸:指身体衰败,如同鬼魅。
- 空恁一般了:白白地就这样了。
- 诮:讥讽。
- 丹砂炉灶:炼丹的工具。
- 鼎内结成丹:在炼丹炉中炼制丹药。
- 服饵:服用丹药。
- 蓬岛:传说中的仙境。
翻译
真人已经领悟了道教的真理,但他的名声却先于他的领悟传遍四海。这是因为他的名声只是基于他的声望,而不是他真正领悟了道教的深奥道理。可怜他的仙骨,却落入了衰败的身体,变得和常人一样衰老。白白地就这样了。
他岂能知道道教的玄妙之处,只是因为他的身心过于骄傲。他度日如年,如同聋盲一般,讥讽他不认识炼丹的工具。他应该将身心和炼丹的工具结合起来,在炼丹炉中炼制丹药,然后服用。这样,他就能得到长生不老,与道友一起回到仙境蓬岛。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真人的名声与实际领悟,揭示了道教修行中名声与实际领悟之间的差距。词中运用了“鬼形骸”、“聋盲”等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真人身心骄傲、忽视修行的状态。最后,词人提出了修行的正确方法,即结合身心与炼丹工具,炼制丹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词人对道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