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烧庵

· 王哲
数载辛勤,谩居刘蒋。庵中日日尘劳长。豁然真火瞥然开,便教烧了归无上。 奉劝诸公,莫生悒怏。我咱别有深深况。唯留煨土不重游,蓬莱云路通来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烧庵:指焚烧庵堂,象征着彻底的放弃和超脱。
  • 谩居:随意居住。
  • 刘蒋: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作者曾经居住的地方。
  • 尘劳:指世俗的劳碌和烦恼。
  • 豁然:突然明白的样子。
  • 真火:道教中指修炼到一定程度时体内产生的火焰,象征着精神的净化和升华。
  • 瞥然:瞬间,突然。
  • 归无上:归于至高无上的境界,即道教中的仙境。
  • 悒怏:忧愁,不快乐。
  • 煨土:指烧庵后留下的灰烬。
  • 蓬莱: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超脱和永恒。

翻译

多年来辛勤修行,随意居住在刘蒋之地。庵中日复一日,尘世的劳碌和烦恼不断。突然间,我体内的真火瞬间燃起,于是我决定烧掉庵堂,归于至高无上的境界。

我奉劝各位,不要感到忧愁和不快乐。我有着更深远的打算。只留下烧庵后的灰烬,不再重游此地,因为我已找到了通往蓬莱仙境的道路,可以自由来往。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通过“烧庵”这一象征性的行为,作者表明了自己彻底放弃尘世烦恼,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决心。诗中的“真火”和“蓬莱云路”都是道教意象,体现了作者对道教修炼和仙境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和自由的渴望。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