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秀色图仆廿八年前所作也恭甫出以见示且徵题诗因成长短句书于卷后并奉叔方府博一笑

青天不补罅,山色秀可揽。红树醉秋风,碧峰开菡萏。 崎岖深谷有行人,攀磴扪萝不知险。倚岩楼阁高复低,时见隔溪云冉冉。 忆昔少壮日,征鞍度居庸。画笔记行稿,点滴苍翠誇全工。 三十年来重看画,星星两鬓生秋蓬。今看古画我何数,因画思人今亦古。 但愿升平日,鱼钓山中泉,食耕山下土,归乎归乎盘之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ià):裂缝。
  • 菡萏 (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 攀磴扪萝:攀爬石阶,摸索藤蔓。
  • 居庸:地名,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北。
  • 秋蓬:秋天的蓬草,比喻白发。
  • 何数:何足挂齿,不值一提。

翻译

青天虽有裂缝却不补,山色秀丽可揽入怀。红叶在秋风中醉舞,碧绿的山峰像盛开的荷花。 深谷崎岖处有行人,攀爬石阶摸索藤蔓不觉险峻。倚靠岩石的楼阁高低错落,不时可见对面溪谷云雾缭绕。 回忆起年轻时的日子,骑马穿越居庸关。用画笔记下行程,苍翠的景色尽收眼底。 三十年后重看这幅画,两鬓已如秋天的蓬草斑白。如今看古画我何足挂齿,因画思人,今人亦成古人。 只愿太平盛世,能在山中泉边钓鱼,山下耕田,归去吧,归去吧,盘桓于这阻隔之地。

赏析

这首作品以回忆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青天不补罅,山色秀可揽”等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而“忆昔少壮日”则勾起了对年轻时征途的回忆。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渴望,体现了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人生理想。

朱德润

元睢阳人,徙吴中,字泽民。工画山水人物,能诗,善书。仁宗延祐末荐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英宗嗣位,出为镇东儒学提举,后弃官归。顺帝至正中,起为行中书省照磨,摄守长兴。有《存复斋集》。 ► 1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