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兄仲举父典教石州乡郡

· 安熙
纷纷世累苦相牵,抚事悲歌惜壮年。 卜隐未成长往计,伤时空赋远游篇。 林宗雅志伊谁识,张翰孤怀亦自贤。 见说家山风物好,几时同倚暮云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尊兄:对兄长的尊称。
  • 仲举父: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亲戚。
  • 典教:主持教育。
  • 石州:地名,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一带。
  • 乡郡:指地方行政区划。
  • 抚事:感慨时事。
  • 悲歌:悲伤的歌谣,这里指抒发悲愤的诗文。
  • 卜隐:卜居隐居之地。
  • 长往计:长远的计划。
  • 远游篇:指描写远游的诗篇。
  • 林宗:人名,可能是古代的隐士或贤人。
  • 雅志:高雅的志向。
  • 张翰:人名,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隐逸著称。
  • 孤怀:孤独的情怀。
  • 家山:家乡的山川。
  • 风物:风景和物产。
  • 暮云巅:傍晚的云端,这里指高处。

翻译

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我被世俗的牵绊所苦,感慨时事,悲愤地吟唱,惋惜着壮年的时光。我曾试图寻找隐居之地,但长远的计划未能实现,空自伤感地写下远游的诗篇。林宗的高雅志向有谁能够理解?张翰的孤独情怀也自有其贤德之处。听说家乡的风光和物产依旧美好,不知何时我们能一同站在傍晚的云端之上,共同欣赏。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壮年时光流逝的惋惜。诗中通过对林宗和张翰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高雅志向和孤独情怀的认同。结尾处对家乡风物的怀念,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安熙

元真定藁城人,字敬仲,号默庵。性至孝。既承家学,又私淑刘因之学。其学一以圣贤为师。不屑仕进,家居教授,四方之来学者,多所成就。有《默庵集》。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