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上海静安寺绿云洞天为宁为无寺之祖师虾子和尚
沪渎城西古道场,洞天深处绿云凉。
雨昏不辨琅玕色,日转都成翡翠光。
春水满溪虾子活,午阴当户鸟声长。
华阳老客家何在,拟伴高僧坐石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沪渎(hù dú):古地名,指上海一带。
- 琅玕(láng gān):美石,这里比喻竹子。
- 翡翠:一种宝石,这里用来形容光影。
- 华阳:地名,这里指作者自己。
- 老客:老者,作者自指。
- 石床:石头做的床,这里指僧人打坐的地方。
翻译
在上海西边的古城中,有一座古老的道场,洞天的深处绿云缭绕,带来阵阵凉意。雨天昏暗,难以分辨竹子的颜色,阳光照射下,一切都变成了翡翠般的光彩。春天溪水满溢,虾子活跃,中午门户的阴影中,鸟儿的叫声悠长。我这个华阳的老者,家在何方?打算与高僧一起,坐在石床上静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上海静安寺绿云洞天的幽静景象,通过“雨昏不辨琅玕色,日转都成翡翠光”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自然光影的变化。诗中“春水满溪虾子活,午阴当户鸟声长”进一步以春天的生机盎然和午后的宁静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结尾的“华阳老客家何在,拟伴高僧坐石床”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僧的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成廷圭对自然和宗教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