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 王哲
跳出凡笼寻性命。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亲禅定。虚中转转观空迥。 认得祖宗醒复醒。红红赫赫如金定。渐渐圆明光又莹。通贤圣。无生路上长端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凡笼:比喻尘世的束缚。
  • 性命:生命的本质。
  • 清静:清净宁静,指心灵的平和状态。
  • 修行:修炼身心,追求精神上的提升。
  • 禅定:佛教术语,指通过冥想达到的精神集中状态。
  • 虚中:内心空灵,无杂念。
  • 观空:观察事物的空无本质。
  • (jiǒng):远,这里指超越。
  • 祖宗:这里指人的本性或灵魂。
  • 红红赫赫:形容光彩夺目。
  • 金定:金色的稳定状态,比喻精神或灵魂的坚定不移。
  • 圆明:圆满明亮,指心智的完善和清晰。
  • 光又莹:光芒闪耀,晶莹剔透。
  • 通贤圣:达到圣贤的境界。
  • 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翻译

跳出尘世的束缚,寻找生命的真谛。人心常常需要依靠清净宁静来安定。这就是修行的真正捷径。亲近禅定,内心空灵地转向观察事物的空无本质,超越一切。

认识到自己的本性,反复觉醒。内心光彩夺目,如同金色的稳定状态。渐渐地,心智变得圆满明亮,光芒闪耀,晶莹剔透。通达圣贤的境界,在无生的路上,不断端正自己的心灵。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通过修行达到心灵清净和精神提升的愿望。诗中,“跳出凡笼”和“寻性命”体现了对尘世束缚的超越和对生命本质的追求。通过“清静”、“禅定”和“观空”,诗人描绘了一条通向精神自由和智慧的修行之路。最后,通过“圆明”、“光又莹”和“通贤圣”,诗人展现了修行成果的辉煌和达到的高境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