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感兴二十五首

二女洒竹泪,尽是心中血。 精诚著于物,千载犹不灭。 当时从南巡,岂少稷与契。 奈何比孤累,匍匐阳城谒。 皇英独何人,风泉共幽咽。 可怜女子心,慷慨男儿烈。 湘水流不断,谁道恩情绝。 何时见归来,续君远离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二女:指娥皇和女英,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妻子。
  • 洒竹泪:传说中二女因思念舜而哭泣,泪洒竹上,形成斑点,称为“斑竹”或“泪竹”。
  • 精诚:真诚的心意。
  • 著于物:体现在物体上。
  • 稷与契:古代传说中的贤臣,稷是农业的始祖,契是商朝的始祖。
  • 孤累:孤儿。
  • 匍匐:爬行,形容极为谦卑或艰难。
  • 阳城:地名,传说中舜的葬地。
  • :拜见。
  • 皇英:即娥皇和女英。
  • 幽咽:形容声音低沉、悲伤。
  • 慷慨:情绪激昂,意气风昂。
  • 男儿烈:形容男子有气节,意志坚强。

翻译

二女洒在竹子上的泪水,全是心中的血泪。 她们真诚的心意体现在物体上,千年之后依然不灭。 当时随舜南巡的人中,难道缺少像稷与契这样的贤臣吗? 然而,为何只有她们这些孤儿,艰难地爬行至阳城拜见舜的墓地。 娥皇和女英,她们的风范和泉水的悲鸣共同低沉而悲伤。 可怜这女子的心,比男儿的慷慨还要激烈。 湘江的水流不断,谁说恩情已经断绝。 何时能见到舜的归来,继续你远离的别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娥皇和女英的悲情,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不灭的忠诚。诗中,“二女洒竹泪,尽是心中血”一句,既展现了二女的悲痛,又象征了她们对舜的深情。后文通过对二女行为的描述,强调了她们的忠诚与坚贞,即使在千年之后,这份情感依然如初。诗的结尾,通过对湘江水流的描写,寄托了对舜归来的期盼,展现了不灭的恩情与无尽的思念。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