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惭愧:感到羞愧。
- 长髯:长胡子。
- 市入村:从城市到乡村。
- 踏冻:踩着冰冻的路面前行。
- 衡门:指简陋的门。
- 顾兔:指月亮,古代传说月中有兔。
- 千毫秃:形容毛笔用得很多,笔尖都秃了。
- 阳乌:指太阳,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
- 三足蹲:形容太阳的形状。
- 安道:人名,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仰慕的人。
- 阿先存:疑问句,意为“阿先还活着吗?”
- 界天雪岭:高耸入云的雪山。
- 李仲元: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仰慕的人。
翻译
我感到羞愧,长着长胡子的人从城市来到了乡村,送来了诗篇,踏着冰冻的路面到达了简陋的门前。并不担心月亮中的兔子会因为毛笔用得太多而秃了,而是抬头看着太阳,想象着它那三足乌的形状。我也想去寻找安道,人们应该会奇怪阿先是否还活着。高耸入云的雪山依旧白茫茫一片,更加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李仲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城市到乡村的旅程,以及他在寒冷的冬日里对自然和友人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长髯”、“踏冻”、“阳乌”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通过对月亮和太阳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牟巘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
牟巘的其他作品
- 《 四安道中所见 其二 》 —— [ 元 ] 牟巘
- 《 赠薛东湖 》 —— [ 元 ] 牟巘
- 《 己巳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斋宿致城隍清源渠渡龙君嶅山五神于州宅以祷始至雨洗尘自是间微雨辄随止旱气转深苗且就槁要神弗获某忧惧不知所出越癸亥日亭午率郡僚吏申祷于庭未移顷雨大挚旄 》 —— [ 元 ] 牟巘
- 《 和赵子俊閒居十首 》 —— [ 元 ] 牟巘
- 《 贾节庵冒夏暑 》 —— [ 元 ] 牟巘
- 《 山水图 》 —— [ 元 ] 牟巘
- 《 东坡九日尊俎萧然有怀宜兴高安诸子侄和渊明贫士七首余今岁重九有酒无肴而长儿在宜兴诸儿苏杭溧阳因辄继和 》 —— [ 元 ] 牟巘
- 《 和赵子俊閒居十首 》 —— [ 元 ] 牟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