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 秦渡坟院主僧觅
善看经,能礼忏。金面胭脂,正好频频蘸。转转殷红红不淡。色里全真,真里成清湛。
仗铅刀,擎汞錾。劈暗凿昏,迸出银霞艳。万道霞光攒一点。般若波罗,得得无增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礼忏(lǐ chàn):指进行宗教仪式中的忏悔和礼拜。
- 胭脂(yān zhī):古代用于化妆的红色颜料。
- 蘸(zhàn):在这里指涂抹或沾取。
- 汞錾(gǒng zàn):汞,一种金属元素;錾,雕刻用的工具。这里可能指某种炼丹或炼金术中的工具。
- 劈暗凿昏:形容深入探索或突破黑暗和混沌的状态。
- 银霞:这里可能指炼丹或炼金术中的一种美丽而神秘的光辉。
- 攒(cuán):聚集,集中。
- 般若波罗(bō rě bō luó):佛教术语,意为智慧到彼岸,即通过智慧达到解脱的境界。
翻译
善于阅读经文,能够进行礼拜忏悔。脸上涂抹着胭脂,正好频繁地蘸取。颜色逐渐转为深红,红得不再褪色。在色彩中完全体现出真理,真理中又显得清澈深邃。
手持铅刀,举着汞錾。劈开黑暗,凿破昏暗,迸发出银色的霞光。万道霞光汇聚成一点。通过智慧达到解脱,得到的智慧没有增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种宗教修行和精神探索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表达了深邃的哲理。诗中“善看经,能礼忏”展现了修行者的虔诚与专注,“金面胭脂”与“转转殷红”则通过色彩的变化象征了修行过程中的转变与深化。后半部分通过“劈暗凿昏”和“银霞”等意象,描绘了修行者突破障碍、达到精神高度的过程。最后,“般若波罗”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表达了通过智慧达到精神解脱的终极目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宗教哲理和精神追求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