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下投姚谏议

· 李频
旧业在东鄙,西游从楚荆。 风雷几夜坐,山水半年行。 梦永秋灯灭,吟孤晓露明。 前心若不遂,有耻却归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陕下:指陕西一带。
  • :投奔,寻求帮助。
  • 姚谏议: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
  • 旧业:原来的职业或工作。
  • 东鄙:东边的边远地区。
  • 楚荆:指楚地,即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
  • 风雷:比喻旅途中的艰难困苦。
  • 梦永:梦长,梦多。
  • 秋灯灭:秋夜的灯火熄灭,形容夜深人静。
  • 吟孤:独自吟诗。
  • 晓露明:清晨的露水闪耀,形容天亮。
  • 前心:原来的志向或打算。
  • 不遂:不成功,不如意。
  • 有耻:感到羞耻。
  • 归耕:回家务农。

翻译

我的旧业在东边的边远地区,后来西游到了楚地。在风雷交加的夜晚多次坐着,经历了半年的山水旅途。秋夜的灯火熄灭,我梦多而长,独自吟诗直到天亮。如果我原来的志向不能实现,我会感到羞耻,宁愿回家务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频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不满和对归隐田园的向往。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和夜晚的孤独吟诗,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宁愿选择归隐,也不愿无功而返的决心和自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选择。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