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南游寄浙东许同年

· 李频
孤帆处处宿,不问是谁家。 南国平芜远,东风细雨斜。 旅怀多寄酒,寒意欲留花。 更想前途去,茫茫沧海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帆:单独的帆船,比喻孤身旅行。
  • 南国:指南方地区。
  • 平芜:平坦的草地。
  • 东风:春风。
  • 细雨斜:细雨斜斜地下着,形容雨势不大,但方向不定。
  • 旅怀:旅途中的心情。
  • 寄酒:借酒消愁。
  • 寒意:寒冷的感觉。
  • 留花:留住花朵,比喻珍惜眼前的美好。
  • 前途:未来的路途。
  • 茫茫:形容广阔无边。
  • 沧海涯:大海的边际,比喻遥远的地方。

翻译

我乘坐的孤舟随处停泊,不在意是哪家的岸边。 南方的平原广阔无垠,春风带着细雨斜斜地飘洒。 旅途中的心情多靠酒来寄托,寒冷中想要留住那盛开的花朵。 更想到未来的路途,那茫茫的大海边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春日南游时的孤独与迷茫。诗中,“孤帆处处宿”一句,即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而“不问是谁家”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归属感。南国的平芜、东风细雨,构成了旅途中的背景,增添了一丝凄凉与迷茫。后两句通过“旅怀多寄酒”和“寒意欲留花”,抒发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结尾的“茫茫沧海涯”则预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辽阔,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变化。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