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居寄山中客

· 李频
山后与山前,相思隔叫猿。 残云收树末,返照落江源。 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火翻。 朝来卖药客,遇我达无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返照:夕阳的余晖。
  • 苦雨:连绵不断的雨。
  • 秋涛:秋季的波涛。
  • 狂风:猛烈的风。
  • 野火:原野上的火,通常指自然发生的火。
  • 卖药客:卖药材的人。

翻译

山后与山前,相思之情被猿猴的叫声隔断。 残余的云朵收拢在树梢,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江水的源头。 连绵的秋雨使得江水波涛汹涌,猛烈的狂风和野火在原野上翻滚。 清晨,一位卖药材的客人遇见我,我们相遇却无言以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孤寂与自然的壮阔。通过“山后与山前,相思隔叫猿”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而猿声则象征着山林的幽深与隔绝。诗中“残云收树末,返照落江源”以景写情,展现了山间傍晚的宁静与美丽。后两句“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火翻”则生动描绘了自然界的狂暴与不可预测,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与不安。结尾“朝来卖药客,遇我达无言”则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沉默,增添了诗的深沉与哲理。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