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 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凉堂:指凉爽的厅堂,常用来避暑。
  • 明河:明亮的银河。
  • 安禅:指静坐冥想,禅定。
  •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的炎热开始。
  • 抱疾:患病。
  • 高秋:深秋。
  • 水国:指多水的地方,这里可能指江南水乡。
  • 云林:云雾缭绕的树林,常用来形容山林景色。
  • 道相求:寻求道,指追求精神上的境界或真理。

翻译

回忆起在凉爽的厅堂中坐着,明亮的银河已经流转了几次。 在小暑时节静坐冥想,深秋时节却因病而入。 曾经在水乡之地讲学,云雾缭绕的树林中也有过旧游。 这次来此观赏月落,仿佛还在寻求那精神上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宿于重本上人院中的所思所感。诗中,“凉堂”与“明河”共同营造了一个清凉而宁静的夜晚氛围。诗人通过“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表达了自己在不同季节中的生活状态,既有禅定的宁静,也有因病而生的无奈。后两句则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怀念以及对精神追求的不懈追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