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范司空赴朔方

· 吕温
筑坛登上将,膝席委前筹。 虏灭南侵迹,朝分北顾忧。 抗旌回广漠,抚剑动旄头。 坐见黄云暮,行看白草秋。 山横旧秦塞,河绕古灵州。 戍守如无事,惟应猎骑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筑坛:建造高台,古代用于举行重大仪式或任命重要将领。
  • 上将:高级将领。
  • 膝席:古代席地而坐,膝席指坐在席上,这里指商讨军事策略。
  • 委前筹:委托前线的筹划。
  • 虏灭:指消灭敌人。
  • 南侵迹:南下侵略的痕迹或行动。
  • 北顾忧:北方的忧虑,指北方边境的安全问题。
  • 抗旌:举起旗帜,表示出征。
  • 广漠:广阔的沙漠。
  • 抚剑:轻抚剑柄,表示准备战斗。
  • 旄头:古代军旗上的装饰,这里指军旗。
  • 黄云暮:黄昏时分的黄云,象征边疆的荒凉。
  • 白草秋:秋天枯黄的草,增添了边塞的凄凉感。
  • 旧秦塞:古老的秦国边塞。
  • 古灵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一带。
  • 戍守:守卫边疆。
  • 猎骑游:指边疆的游牧民族骑马狩猎。

翻译

建造高台,任命你为上将,坐在席上商讨前线的策略。 消灭了敌人南下的侵略行动,北方边境的忧虑也随之解除。 举起旗帜穿越广阔的沙漠,轻抚剑柄准备战斗,军旗飘扬。 坐看黄昏时分的黄云,行走间看到秋天枯黄的草。 山峦横亘在古老的秦国边塞,黄河环绕着古灵州。 守卫边疆似乎无事可做,只有游牧民族骑马狩猎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范司空出征朔方的壮阔场景,通过“筑坛登上将”和“膝席委前筹”展现了任命仪式的庄严和军事策略的紧张。诗中“虏灭南侵迹,朝分北顾忧”表达了战争胜利后的安宁与北方边境的稳定。后半部分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如“黄云暮”、“白草秋”,以及地理特征的提及,如“旧秦塞”、“古灵州”,加深了边塞的荒凉与历史的厚重感。结尾的“戍守如无事,惟应猎骑游”则带有几分无奈与边疆生活的宁静,反映了边塞守军的日常生活与心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风格。

吕温

吕温

唐河中人,字和叔,一字化光。吕渭子。德宗贞元十四年进士,次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能文,一时流辈咸推尚。与王叔文厚善,迁左拾遗。二十年,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比还,柳宗元等皆坐叔文贬,温独免,进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旋与羊谔等谋逐宰相李吉甫,宪宗怒贬道州刺史,徙衡州,卒。有集。 ► 1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