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兴
十五小家女,双鬟人不如。蛾眉暂一见,可直千金馀。
自从得向蓬莱里,出入金舆乘玉趾。梧桐树上春鸦鸣,晓伴君王犹未起。
莫道君恩长不休,婕妤团扇苦悲秋。君看魏帝邺都里,惟有铜台漳水流。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鬟: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
- 蛾眉:形容女子细长美丽的眉毛。
- 直:同“值”,价值。
- 金舆:装饰华丽的马车。
- 玉趾:指尊贵者的脚步。
- 婕妤:古代女官名,这里指宫中女子。
- 团扇:圆形扇子,常用于比喻宫中女子的命运无常。
- 魏帝:指三国时期的魏国皇帝。
- 邺都:魏国的都城,今河北临漳县。
- 铜台:指曹操所建的铜雀台。
- 漳水:流经邺都的一条河流。
翻译
十五岁的少女,她那双环形的发髻使她看起来比别人更美丽。一旦你见到她那细长的眉毛,就会觉得她的价值超过千金。自从她被选入蓬莱仙境般的宫中,便乘坐着华丽的马车,踏着尊贵的脚步出入。春天,梧桐树上的乌鸦鸣叫,她清晨陪伴君王还未起床。不要以为君王的恩宠会永远持续,就像宫中的女子和她的团扇在悲凉的秋天一样,命运无常。看看魏国皇帝在邺都的铜雀台,如今只剩下漳水依旧流淌。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位年轻宫女的命运,反映了宫廷生活的无常和女子的悲惨境遇。诗中,“双鬟”、“蛾眉”等词生动描绘了女子的美貌,而“金舆”、“玉趾”则展现了她初入宫时的荣耀。然而,随着“婕妤团扇苦悲秋”的比喻,诗意急转直下,揭示了宫中女子命运的无常和悲凉。结尾的“魏帝邺都里,惟有铜台漳水流”更是以历史典故,暗示了所有荣华富贵最终都将随时间流逝而消逝,只剩下不变的自然景观,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和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