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送朱樱

·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筠笼(yún lóng):用竹子编织的篮子。
  • 细写:小心地移动。
  • 匀圆:均匀圆润。
  • 讶许同:惊讶于它们如此相似。
  • 赐沾:皇帝的赏赐。
  • 门下省:唐朝的中央政府机构。
  • 擎出:举着走出。
  • 大明宫:唐朝的皇宫。
  • 金盘玉箸:金制的盘子和玉制的筷子,指高级的餐具。
  • 转蓬:随风转动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翻译

西蜀的樱桃也自然红润,乡野之人赠送我满满一筠笼。 几次小心地移动,还是担心它们会破裂,万颗均匀圆润,惊讶于它们如此相似。 回忆起昨天在门下省得到皇帝的赏赐,退朝时举着走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已无消息,今日尝新,任由漂泊如转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西蜀时,收到乡野之人赠送的樱桃,并由此引发对过去在朝廷中生活的回忆。诗中,“西蜀樱桃也自红”一句,既展现了樱桃的自然美,也隐含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慨。后文通过对樱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过去宫廷生活的回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荣华的怀念与对现实漂泊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深沉与韵味。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