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 杜甫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东飞鴐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乾元:唐肃宗的年号。
  • 同谷县:今甘肃省成县。
  • 鴐鹅(jiā é):一种野鹅。
  • 鹙鸧(qiū cāng):两种水鸟,鹙为秃鹫,鸧为苍鹭。
  • 呜呼:感叹词,表示悲痛。

翻译

我有弟弟,他们都在远方,我们三人各自瘦弱,谁又能强壮呢?自从生离死别后,我们辗转流离,再也未能相见,胡地的尘沙遮蔽了天空,道路漫长而遥远。

东飞的野鹅后面跟着秃鹫和苍鹭,我怎能被送到你们身旁呢?唉,我的三首歌已经唱完,你们回到哪里去收我的尸骨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年间流寓同谷县时所作,表达了对远方弟弟的深切思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悲叹。诗中,“生别展转不相见”一句,道出了诗人因战乱而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后两句“东飞鴐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通过寓言式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结尾的“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则是对未来命运的深沉忧虑,充满了悲怆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杜甫诗歌深沉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