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远

· 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拼音

注释

花絮,指桃柳。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唐书》:广德二年十月,仆固怀恩诱吐蕃、回纥入寇。十一月,吐蕃遁去。永泰元年二月,党项寇富平。鹤注:富平,属京兆府。 亚夫营:顾注:周亚夫营,在昆明池南,今桃市是也。时郭子仪屯兵泾原,为吐蕃请盟之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肃肃:形容花落的样子。

菲菲:花草茂盛、美丽的样子。

柴荆:柴门。

翻译

暮春时节,杨花、柳絮纷纷飘落,花草树木呈现出鲜艳轻柔的红色。白天变得漫长,只有鸟雀相伴,春天已经远去,只有柴门寂静。屡屡有关中地区的战乱,什么时候剑门关外才能清静。故乡回不去啊,那片土地已被亚夫兵营所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之景,通过杨花、鸟雀等意象营造出萧索的氛围。诗中既写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又寄寓着对社会动荡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杜甫感慨关中战乱未平,剑外也不安宁,自己归乡无望。诗中景色描写细腻,感情深沉,体现了杜甫一贯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