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从登封告成颂应制

御路回中岳,天营接下都。 百灵无后至,万国竞前驱。 文卫严清跸,幽仙读宝符。 贝花明汉果,芝草入尧厨。 济济衣冠会,喧喧夷夏俱。 宗禋仰神理,刊木望川途。 抚己贫非病,时来本不愚。 愿陪丹凤辇,率舞白云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扈从:随从。
  • 登封:地名,在今河南省。
  • 告成:完成,成功。
  • 颂应制:应皇帝之命所作的颂歌。
  • 御路:皇帝行走的道路。
  • 中岳:指嵩山,五岳之一。
  • 天营:皇帝的营地。
  • 下都:指洛阳,古代东都。
  • 百灵:各种神灵。
  • 万国:各国。
  • 文卫:文武官员。
  • 清跸:清除道路,为皇帝出行做准备。
  • 幽仙:指隐居的仙人。
  • 宝符:象征天命的符瑞。
  • 贝花:贝壳上的花纹。
  • 汉果:汉代的果实,比喻珍贵。
  • 芝草:灵芝,象征吉祥。
  • 尧厨:尧帝的厨房,比喻皇家。
  • 济济:形容人多。
  • 衣冠:指士大夫。
  • 喧喧:形容声音嘈杂。
  • 夷夏:指各族人民。
  • 宗禋:祭祀祖先。
  • 神理:神明的道理。
  • 刊木:刻木,指古代的木刻文书。
  • 川途:河流和道路。
  • 抚己:反省自己。
  • 丹凤辇:皇帝的车驾。
  • 率舞:带领舞蹈。
  • 白云衢:白云之路,比喻仙境。

翻译

随从皇帝回嵩山,天子的营地连接到洛阳。 各种神灵没有迟到,各国竞相前来。 文武官员严阵以待,仙人阅读天命之符。 贝壳上的花纹如同汉代的果实,灵芝草进入尧帝的厨房。 众多士大夫聚集,各族人民嘈杂。 祭祀祖先仰望神明的道理,刻木文书展望河流和道路。 反省自己并非贫穷之病,时运来临时并不愚笨。 愿意陪伴皇帝的车驾,带领舞蹈于白云之路。

赏析

这首作品是宋之问应皇帝之命所作的颂歌,赞美了皇帝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诗中通过描绘御路、天营、百灵、万国等宏大的场景,展现了皇帝的尊贵和国家的强盛。同时,通过文卫、幽仙、贝花、芝草等细节的描写,增添了诗意的神秘和吉祥。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效忠皇帝,随皇帝一同享受这盛世繁华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颂歌的特点。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