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 杜甫
野屋流寒水,山篱带薄云。 静应连虎穴,喧已去人群。 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萧萧千里足,个个五花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野屋:指山野中的房屋。
  • 流寒水:流动的清凉溪水。
  • 山篱:山间的篱笆。
  • 带薄云:被淡淡的云雾环绕。
  • 静应连虎穴:静谧得仿佛与虎穴相连,形容环境幽深。
  • 喧已去人群:喧嚣已经远离人群,意指远离尘嚣。
  • 笔架:放置毛笔的架子。
  • 沾窗雨:雨滴沾湿了窗户。
  • 书签:标记书页的小片。
  • 映隙曛:在缝隙中映出夕阳的余晖。
  • 萧萧:形容马嘶声。
  • 千里足:指马,形容马的脚力强健。
  • 五花文:指马的毛色斑斓,五花马。

翻译

山野中的房屋旁,清凉的溪水缓缓流动,山间的篱笆被淡淡的云雾环绕。这里静谧得仿佛与虎穴相连,喧嚣已经远离了人群。笔架被窗外的雨滴沾湿,书签在缝隙中映出夕阳的余晖。千里马的嘶鸣声萧萧传来,每一匹马的毛色都斑斓如五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柏大兄弟山居的幽静与远离尘嚣的景象。通过“野屋流寒水,山篱带薄云”等句,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静应连虎穴,喧已去人群”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与远离,而“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则细腻地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细节,增添了诗意。最后,“萧萧千里足,个个五花文”以马的雄壮和美丽,象征了山居生活的自由与豪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