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于欣校书见贻

能□得从军,清嬴□□□。 绮罗徒满目,山水不离心。 暂别愁花老,相思倚竹阴。 家贫无以养,未可话抽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答谢。
  • 校书:古代官名,负责校对书籍。
  • 见贻:赠送。
  • 能□得从军:此处缺失字,意为有能力去从军。
  • 清嬴:清瘦。
  • □□□:此处缺失三字。
  •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这里指富贵生活。
  • 暂别:短暂的离别。
  • 愁花老:比喻因离别而感到忧愁,如同花儿凋谢。
  • 相思:思念之情。
  • 倚竹阴:依靠在竹林的阴凉处,形容孤独寂寞。
  • 家贫:家庭贫穷。
  • 无以养:没有足够的财力来供养。
  • 未可话抽簪:抽簪,指隐居。意为因为家贫,还不能谈论隐居之事。

翻译

答谢于欣校书赠送的诗,我虽有能力从军,却显得清瘦。 眼前尽是华丽的富贵景象,但我的心却始终向往山水之间。 短暂的离别让我如同凋谢的花儿般忧愁,思念之情让我孤独地依靠在竹林的阴凉处。 家境贫寒,无法供养家人,因此还不能谈论隐居之事。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因家贫而无法实现隐居之愿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比富贵生活与山水之乐,突显了作者内心的向往和现实的矛盾。末句“家贫无以养,未可话抽簪”深刻反映了作者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追求理想生活的现实困境,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字庆馀,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