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 杜甫
甫也诸侯老宾客,罢酒酣歌拓金戟。骑马忽忆少年时,散蹄迸落瞿塘石。 白帝城门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粉堞电转紫游缰,东得平冈出天壁。 江村野堂争入眼,垂鞭亸鞚凌紫陌。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 安知决臆追风足,朱汗骖驔犹喷玉。不虞一蹶终损伤,人生快意多所辱。 职当忧戚伏衾枕,况乃迟暮加烦促。明知来问腆我颜,杖藜强起依僮仆。 语尽还成开口笑,提携别埽清溪曲。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杯中渌。何必走马来为问,君不见嵇康养生遭杀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拓金戟(tuò jīn jǐ):挥舞金戟,形容豪放的酒宴场面。
  • 散蹄:马蹄声散乱,形容马奔跑的样子。
  • 瞿塘石:瞿塘峡的石头,此处指险峻的地形。
  • 粉堞(fěn dié):城墙上的白色女墙。
  • 电转:形容速度极快。
  • 紫游缰(zǐ yóu jiāng):紫色的马缰绳,此处指骑马。
  • 亸鞚(duǒ kòng):放松马勒,让马自由行走。
  • 决臆(jué yì):放纵想象,此处指放纵马匹。
  • 骖驔(cān diàn):马奔跑的样子。
  • 不虞(bù yú):没想到。
  • (jué):跌倒。
  • 职当(zhí dāng):应当。
  • 忧戚(yōu qī):忧愁悲伤。
  • 衾枕(qīn zhěn):被子和枕头,指卧床。
  • 腆我颜(tiǎn wǒ yán):羞愧我的脸面。
  • 杖藜(zhàng lí):拄着藜杖,指行走不便。
  • 僮仆(tóng pú):仆人。
  • (sào):扫。
  • 豪竹(háo zhú):粗大的竹子,此处指乐器。
  • (lù):清澈的水,此处指酒。
  • 嵇康(jī kāng):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音乐家,因不满司马氏政权而被杀。

翻译

我杜甫曾是诸侯的贵宾,酒宴上豪放地挥舞金戟,放声歌唱。骑马时突然回忆起年轻时的英姿,马蹄声散乱,仿佛能踏碎瞿塘峡的险石。

白帝城的城门在水云之外,我俯身直下八千尺,城墙上的白色女墙如电般迅速转动,我骑着马,紫色的马缰绳在手中。向东到达平坦的冈地,穿越如天壁般险峻的地形。

江边的村落和野外的堂屋争相映入眼帘,我放松马勒,让马在紫陌上自由行走。白发苍苍的我突然让万人惊讶,我自恃年轻时能骑射。

怎知放纵马匹追风,马汗如朱砂,奔跑如飞,却没想到一跌倒就受了伤。人生中快意的事情往往伴随着屈辱。

我应当忧愁悲伤地躺在床上,何况已是晚年,心情更加烦乱。明明知道你们来慰问让我羞愧,我拄着藜杖勉强起身,依靠着仆人。

话虽尽,却还是忍不住笑出声,你们提着东西,帮我扫清溪边的弯曲小路。酒肉堆积如山,又是一番盛况,初次的宴席上悲伤的丝竹声动人心弦。

我们共同指向西方的太阳,知道它不会停留,喧闹地呼喊着,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何必非要骑马来慰问,你们难道没看见嵇康因为追求养生而被杀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酒宴后的豪放与回忆,以及意外受伤后的自嘲与反思。诗中通过对骑马、跌倒等生动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往昔英勇的怀念和对现实挫折的感慨。结尾处借用嵇康的典故,表达了人生无常、追求快意却难免遭遇挫折的哲理。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生动,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透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