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翰林李舍人

记得早年曾拜识,便怜孤进赏文章。 免令汨没惭时辈,与作声名彻举场。 一自凤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馀光。 云泥虽隔思长在,纵使无成也不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翰林李舍人:指在翰林院任职的李姓官员,舍人是对其的尊称。
  • 孤进:指独自进取,没有背景或支持的人。
  • 汨没:沉没,此处指默默无闻。
  • 惭时辈:感到羞愧于同时代的人。
  • 声名彻举场:名声响彻科举考场。
  • 凤池:指皇宫中的凤凰池,代指朝廷。
  • 密旨:秘密的旨意或指示。
  • 世路:人生的道路或经历。
  • 馀光:余辉,比喻前辈的恩泽或影响。
  • 云泥:比喻地位悬殊。

翻译

记得早年我曾有幸拜识您,那时您就欣赏我这个孤身进取的人的文章。 您让我免于默默无闻,感到羞愧于同时代的人,让我在科举考场中名声大噪。 自从您在凤池接受了秘密的旨意,如今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能感受到您的余辉。 尽管我们地位悬殊,但我对您的思念长存,即使我的成就未能如愿,也不会忘记您。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朱庆馀对李舍人的深深感激和尊敬。诗中,“记得早年曾拜识”一句,即展现了两人早年的交往,而“便怜孤进赏文章”则体现了李舍人对朱庆馀的赏识和支持。后文通过“免令汨没惭时辈”和“与作声名彻举场”进一步强调了李舍人对朱庆馀的帮助,使其免于默默无闻,名声大噪。最后两句“云泥虽隔思长在,纵使无成也不忘”则表达了朱庆馀对李舍人的不变思念和感激之情,即使地位悬殊,即使自己的成就未能如愿,也不会忘记李舍人的恩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前辈的深深敬意和感激。

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字庆馀,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