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风雨闻鸡

· 李频
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 在暗长先觉,临晨即自鸣。 阴霾方见信,顷刻讵移声。 向晦如相警,知时似独清。 萧萧和断漏,喔喔报重城。 欲识诗人兴,中含君子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鸡德:指鸡的品德,这里特指鸡在黎明时分准时鸣叫的习性。
  • :坚定不移。
  • 暗长:长夜。
  • 临晨:接近黎明。
  • 阴霾:天气阴沉,雾气弥漫。
  • 顷刻:极短的时间。
  • 向晦:向晚,即傍晚。
  • 中含:内心包含。

翻译

不因风雨而改变,鸡的品德是多么坚定。 在长夜中首先觉醒,临近黎明便自行鸣叫。 即使在阴霾中依然守信,瞬间也不会改变其声音。 傍晚时分如同相互警戒,知晓时辰显得格外清醒。 萧萧的风声和断断续续的漏声,喔喔的鸡鸣报告着城中的清晨。 想要了解诗人的兴致,其中蕴含着君子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鸡在风雨中依然坚守其鸣叫的习性,表达了对其坚定不移品德的赞美。诗中,“在暗长先觉,临晨即自鸣”描绘了鸡在黎明前的自觉与准时,而“阴霾方见信,顷刻讵移声”则强调了鸡在任何环境下都保持其本色的忠诚。最后两句“欲识诗人兴,中含君子情”则巧妙地将鸡的品德与君子的情怀相联系,暗示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守信如一的精神风貌。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