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后屏居书怀寄张侍御

· 李频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故山彭泽上,归梦向汾水。 低催神气尽,僮仆心亦耻。 未达谁不知,达者多忘此。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 功名如不彰,身殁岂为鬼。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 骢马未来朝,嘶声尚在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刖足:古代的一种酷刑,砍去脚。这里比喻遭受挫折。
  • 良工:优秀的工匠,比喻有才能的人。
  • 彭泽:地名,在今江西省,这里指诗人的故乡。
  • 汾水:河流名,在今山西省,这里指诗人的归梦之地。
  • 低催:低沉催促,形容心情沉重。
  • 神气:精神气概。
  • 僮仆:仆人。
  • 未达:未成功,未显达。
  • 达者:成功的人。
  • 行年:经历的年岁。
  • 忽已壮:忽然已经到了壮年。
  • 去老:离开老年。
  • 更几:还有多少。
  • 功名:功业和名声。
  • 不彰:不显扬。
  • 身殁:身死。
  • 岂为鬼:岂能成为鬼魂,意指死后无名。
  • 芳草歇:芳草凋零。
  • 凉风起:凉风开始吹起,暗示季节的转换。
  • 骢马:青白色的马,这里指官员的坐骑。
  • 来朝:来日,未来。
  • 嘶声:马的嘶鸣声。

翻译

被砍去脚岂能是一生的命运,优秀的工匠远隔千里。 故山在彭泽之上,我的归梦却向着汾水。 心情沉重,精神气概尽失,连仆人也感到羞耻。 未成功的人谁不知道,成功的人多会忘记这一点。 经历的年岁忽然已到壮年,离开老年还有多少时光。 如果功业和名声不显扬,死后岂能成为鬼魂。 才看到芳草凋零,就感叹凉风已起。 官员的坐骑未来朝,马的嘶鸣声仍在耳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未就、岁月蹉跎的深切感慨。诗中,“刖足”与“良工”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遭受挫折的痛苦和对远大理想的渴望。诗人的归梦指向故乡,却又不舍功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跃然纸上。末句以马的嘶鸣声作结,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情感深沉,意境凄凉。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