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

· 杜甫
南纪风涛壮,阴晴屡不分。 野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 层阁凭雷殷,长空水面文。 雨来铜柱北,应洗伏波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纪:指南方。
  • 风涛:风浪。
  • 阴晴:天气的阴暗和晴朗。
  • 野流:田野间的流水。
  • 行地日:太阳在地面上的运行。
  • 江入:江水流入。
  • 度山云:云雾缭绕的山。
  • 层阁:层层叠叠的楼阁。
  • 凭雷殷:依靠着雷声的震动。
  • 长空水面文:长空下,水面上波纹。
  • 铜柱:古代的一种军事设施。
  • 伏波军:古代军队名称,这里指驻守的军队。

翻译

南方的风浪壮阔,天气阴晴不定。 田野间的流水映照着太阳,江水流入云雾缭绕的山中。 层层叠叠的楼阁依靠着雷声的震动,长空下,水面上波纹荡漾。 雨来在铜柱的北边,应该洗净了驻守的伏波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江边的雨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天气的多变和自然的壮美。诗中“南纪风涛壮,阴晴屡不分”直接点明了南方风浪的壮阔和天气的难以预测,而“野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则进一步以流水和山云为媒介,描绘了太阳和江水的动态美。后两句“层阁凭雷殷,长空水面文”和“雨来铜柱北,应洗伏波军”则通过楼阁、雷声、水面波纹和雨水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色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驻守军队的关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