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苇

品格清于竹,诗家景最幽。 从栽向池沼,长似在汀洲。 玩好招溪叟,栖堪待野鸥。 影疏当夕照,花乱正深秋。 韵细堪清耳,根牢好系舟。 故溪高岸上,冷淡有谁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庭苇:庭院中的芦苇。
  • 品格:品质,这里指芦苇的特性。
  • 清于竹:比竹子还要清雅。
  • 诗家:诗人。
  • :景色。
  • :幽静。
  • :种植。
  • 池沼:池塘。
  • 汀洲:水中的小洲。
  • 玩好:欣赏的对象。
  • 招溪叟:吸引溪边的老人。
  • 栖堪:适宜栖息。
  • 野鸥:野生的鸥鸟。
  • 影疏:影子稀疏。
  • 夕照:夕阳的照射。
  • 花乱:花朵繁多。
  • 深秋:晚秋。
  • 韵细:声音细腻。
  • 清耳:悦耳。
  • 根牢:根系坚固。
  • 系舟:系住船只。
  • 故溪:旧时的溪流。
  • 高岸:高高的岸边。
  • 冷淡:冷清。

翻译

庭院中的芦苇,其品质比竹子还要清雅,是诗人眼中最幽静的景色。它们被种植在池塘边,仿佛生长在水中的小洲上。这样的景致吸引着溪边的老人来欣赏,也适宜野生的鸥鸟栖息。芦苇的影子在夕阳下显得稀疏,而花朵在深秋时节繁多。它们的声音细腻悦耳,根系坚固,适合系住船只。这些芦苇生长在旧时溪流的高岸上,冷清得几乎无人来游。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庭院中芦苇的描绘,展现了其清雅幽静的特质。诗人巧妙地将芦苇与竹子、汀洲、溪叟、野鸥等元素结合,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中“影疏当夕照,花乱正深秋”一句,既描绘了芦苇在特定时刻的美感,又隐含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李中

五代时南唐陇西人,字有中。为淦阳宰。工诗文,有《碧云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