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寒

· 杜甫
雾隐平郊树,风含广岸波。 沈沈春色静,惨惨暮寒多。 戍鼓犹长击,林莺遂不歌。 忽思高宴会,朱袖拂云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沈:形容深沉的样子。沈,同“沉”,读作chén。
  • 惨惨:形容阴暗、凄凉的样子。
  • 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戍,读作shù,指守卫边疆。
  • 朱袖:红色的衣袖,这里指穿着红衣的女子。
  • 云和:古代一种乐器,形状像云,故名。

翻译

雾气隐匿了郊外的树木,风带着广阔水面的波纹。 春色深沉而静谧,傍晚的寒意凄凉而多。 边防的鼓声依旧长久地敲击,林中的莺鸟停止了歌唱。 忽然想起盛大的宴会,红衣女子轻拂着云和乐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傍晚的景象,通过“雾隐平郊树,风含广岸波”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诗中“戍鼓犹长击,林莺遂不歌”反映了边疆的孤寂与生活的单调。结尾的“忽思高宴会,朱袖拂云和”则突然转入对繁华宴会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热闹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孤寂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美,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深邃与丰富。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