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涨
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
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
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
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
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
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
青青屋东麻,散乱床上书。
不意远山雨,夜来复何如。
我游都市间,晚憩必村墟。
乃知久行客,终日思其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浣花桥:位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上的一座桥。
- 尺馀:一尺多,形容溪水很浅。
- 明可把:明亮得可以抓取,形容白石清晰可见。
- 行车:车辆行驶。
- 泛溢:溢出,泛滥。
- 狼狈:形容处境困难,窘迫。
- 跬步:半步,形容距离很短。
- 填淤:淤泥堆积。
- 不意:没想到,意外。
- 晚憩:晚上休息。
- 村墟:村庄。
- 久行客:长时间在外旅行的人。
翻译
当时在浣花桥上,溪水只有一尺多深。 白石清晰可见,溪水中还有车辆行驶。 秋天和夏天溪水突然泛滥,不仅淹没了我的家。 连蛟龙也感到窘迫,何况是鳖和鱼呢。 现在早晨已经过半,回家的路只能慢慢走。 马儿嘶鸣不敢前进,因为前面有深深的淤泥。 屋子东边的麻草青青,床上的书散乱不堪。 没想到远山的雨,夜里又来了,怎么办呢。 我在都市间游荡,晚上休息必定选择村庄。 这才知道长时间在外旅行的人,整天都在思念自己的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浣花溪边的所见所感。诗中,杜甫通过对浣花溪水位的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家园的思念。诗的前半部分写溪水泛滥,后半部分则写自己在外游荡的孤独和对家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杜甫深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