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

立部伎,鼓笛諠。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 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 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 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乐悬操雅音。雅音替坏一至此,长令尔辈调宫徵。 圆丘后土郊祀时,言将此乐感神祇。欲望凤来百兽舞,何异北辕将适楚。 工师愚贱安足云,太常三卿尔何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立部伎(lì bù jì):唐代宫廷中的一种乐舞表演形式,分为立部和坐部。
  • 鼓笛諠(gǔ dí xuān):鼓和笛的声音喧闹。
  • 跳七丸(tiào qī wán):一种杂技表演,跳跃时抛接七个小球。
  • 袅巨索(niǎo jù suǒ):在巨大的绳索上表演杂技。
  • 掉长竿(diào cháng gān):在长竿上表演杂技。
  • 太常(tài cháng):古代官职,主管礼仪和音乐。
  • 乐悬(yuè xuán):悬挂的乐器,如钟、磬等。
  • 圆丘后土(yuán qiū hòu tǔ):古代祭祀天地的地方。
  • 神祇(shén qí):神灵。
  • 北辕适楚(běi yuán shì chǔ):比喻方向或方法完全错误。

翻译

立部伎,鼓笛喧闹。舞双剑,跳跃抛接七个小球。在巨大的绳索上表演,或在长竿上表演杂技。太常的乐舞表演有等级之分,堂上的坐着,堂下的站着。 堂上坐部的笙歌清雅,堂下立部的鼓笛喧闹。笙歌一响,众人侧耳倾听,鼓笛演奏万曲却无人聆听。 立部地位低贱,坐部地位高贵。坐部退下来成为立部伎,击鼓吹笙,表演杂技。 立部再退又该何去何从,开始就乐悬演奏雅音。雅音的衰败竟然到了这种地步,长久以来让你们调整宫商角徵羽。 在圆丘后土郊祀的时候,说要用这种音乐来感动神灵。希望凤凰来舞,百兽欢腾,这与北辕适楚有何不同。 工匠和乐师虽然愚贱,但太常的三卿你们又是何人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立部伎和坐部伎的不同待遇,讽刺了当时雅乐的衰败和宫廷音乐的等级制度。诗中,“立部贱,坐部贵”直接指出了乐舞表演者的社会地位差异,而“雅音替坏一至此”则表达了对雅乐衰落的忧虑。最后,诗人通过“工师愚贱安足云,太常三卿尔何人”的质问,暗示了对当时社会等级制度和音乐文化的不满。整首诗语言犀利,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