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泪竹管

黄陵庙前捐佩玦,龙影摇文织湘血。 翠帷尘滴不乾云,湘水无声楚魂咽。 蛮娘弄作吴娥吟,五音嘹亮生枯节。 一声直向天上闻,手挟飞仙挽秋月。 呜呜似向烟中语,十二螺鬟排律吕。 黄鹤楼空人不还,断肠声里招神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陵庙:古代祭祀舜帝的庙宇,位于今湖南省境内。
  • 捐佩玦:捐弃玉佩,象征悲伤或离别。
  • 龙影摇文:形容波光粼粼的水面,如同龙鳞闪烁。
  • 织湘血:比喻湘江水色如血,暗含悲壮之意。
  • 翠帷:翠绿色的帷幕,这里比喻竹子。
  • 尘滴不乾云:形容竹管上的露水或泪珠不断,如同云雾未散。
  • 湘水无声:湘江的水流声被形容为无声,表达深沉的哀愁。
  • 楚魂咽:楚地的灵魂在呜咽,指楚地的悲情。
  • 蛮娘:指南方少数民族的女子。
  • 弄作:演奏。
  • 吴娥吟:吴地的女子吟唱。
  • 五音嘹亮:五音指古代音乐中的五个基本音阶,这里形容音乐声响亮。
  • 生枯节:使枯木般的竹管发出音乐。
  • 手挟飞仙:形容演奏者技艺高超,如同携带着飞仙。
  • 挽秋月:比喻音乐之美,如同挽留秋夜的月光。
  • 十二螺鬟:指竹管上的十二个孔,比喻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 排律吕:按照音乐的规律排列,指演奏。
  • 黄鹤楼空:黄鹤楼是古代名楼,空指无人,表达孤寂之感。
  • 断肠声里招神女:在悲伤的音乐声中召唤神女,表达深切的思念和哀伤。

翻译

在黄陵庙前,我捐弃了玉佩,龙鳞般的波光闪烁着湘江的血色。翠绿的竹子如同帷幕,尘土和露水滴落,云雾未散,湘江的水流无声,楚地的灵魂在呜咽。南方的女子演奏着竹管,模仿吴地女子的吟唱,五音嘹亮,使枯木般的竹管发出音乐。一声直冲云霄,仿佛手携飞仙,挽留秋夜的月光。呜呜的声音似乎在烟雾中诉说,竹管上的十二个孔按照音乐的规律排列,演奏着。黄鹤楼空无一人,我在悲伤的音乐声中召唤神女,表达我深切的思念和哀伤。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黄陵庙前的景象和竹管音乐的演奏,表达了深沉的哀愁和对远方神女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龙影摇文织湘血”、“湘水无声楚魂咽”等,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音乐的描绘尤为生动,通过“五音嘹亮生枯节”和“手挟飞仙挽秋月”等句,展现了音乐的壮丽和演奏者的高超技艺。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古诗作品。

钱惟善

元钱塘人,字思复,号曲江居士。顺帝至正元年,省试《罗刹江赋》,时锁院三千人,独惟善据枚乘《七发》,辨钱塘江为曲江,由是得名。官副提举。张士诚据吴,弃官。既殁,与杨维桢、陆居仁同葬干山,人称三高士墓。有《江月松风集》 ► 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