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薛相士
君不见会稽杨廉夫,醉吹铁笛声呜呜。又不见虎林张伯雨,灵石溪边待轻举。
二子道异出处殊,长歌短吟意则俱。薛生相人两眼耀流电,二子喜之皆赠以所制之诗书。
诗如于阗璊玉装剑璏,书似昆吾宝刀切琳腴。生矜袖中有明月,出以照我白髭须。
我须日加白,我面岁增黑。笔砚惭久芜,江湖厌为客。
生工鉴人知我者,虞翻骨屯由命也。儿痴家贫四壁立,谁为老韩念东野?
生见张杨烦寄声,老来何处堪归耕?珠藏深渊剑在匣,夜夜空谷腾光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会稽(kuài jī):地名,今浙江绍兴。
- 杨廉夫:人名,元代文学家、书法家。
- 铁笛:一种乐器。
- 虎林:地名,今浙江杭州。
- 张伯雨:人名,元代道士、诗人。
- 灵石溪:地名,在杭州。
- 轻举:指道家的修炼成仙。
- 于阗(tián):古代西域国名,今新疆和田。
- 璊玉(mén yù):美玉。
- 剑璏(jiàn zhì):剑鞘上的装饰物。
- 昆吾:古代名刀。
- 琳腴(lín yú):美玉。
- 白髭须(bái zī xū):白胡子。
- 虞翻:三国时期吴国名士,以直言著称。
- 骨屯:指命运多舛。
- 老韩:指韩愈,唐代文学家,曾有“老来谁念韩东野”之句。
- 东野:指韩愈的别号。
翻译
你没见过会稽的杨廉夫,醉后吹着铁笛,声音呜呜作响。又没见过虎林的张伯雨,在灵石溪边等待成仙。 这两位道士的修行方式不同,生活方式也各异,但他们长歌短吟的意境却是相通的。薛生相人,两眼如电,杨廉夫和张伯雨都喜欢他,都赠给他自己所作的诗书。 诗如于阗的美玉装饰剑鞘,书似昆吾宝刀切割美玉。薛生自豪地展示他袖中的明月,用它来照亮我的白胡子。 我的胡子一天天变白,我的脸一年年变黑。我对自己的笔墨感到惭愧,已经很久没有动笔,我在江湖上厌倦了漂泊。 薛生擅长看相,他知道我的命运,就像虞翻那样命运多舛。我儿子痴迷,家中贫困,四壁空空,谁会像老韩那样关心东野呢? 薛生见到张杨时,请帮我传个话,我老了,哪里还能找到归隐的地方?珍宝藏在深渊,宝剑藏在匣中,夜夜在空谷中闪耀着光芒。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杨廉夫和张伯雨两位道士的描绘,展现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共同的诗意追求。诗中,郑元祐借薛生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白髭须”和“岁增黑”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现状的不满。最后,以“珠藏深渊剑在匣”的意象,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内心深处美好事物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