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表孝义金门

出吴东门,沄沄其水。 傅陆以居,居民栉齿。 不有孝义,众何所恃? 孝义伊何? 曰维金氏。 百五十祀,业儒循轨。 事亲养志,同气敬顺。 兄掌家钥,弟秉文印。 不矜而誉,不言而信。 里举乡推,事腾于朝。 用旌其门,以阐教条。 张书扁式,与表迩远。 守臣树声,加示庆典。 坊名孝义,大厥里门。 彰善瘅恶,周书具存。 吴固沃土,才隳于膴。 风颓俗靡,事鲜俪古。 求若孝义,几何其心? 堪继公艺,价重南金。 克孝克义,我谣我歌。 借耰阋墙,敦化猗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旌表(jīng biǎo):表彰。
  • 沄沄(yún yún):形容水流的样子。
  • 傅陆:指居住的地方。
  • 栉齿:比喻排列整齐。
  • 养志:满足父母的愿望。
  • 同气:指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 家钥:家中的钥匙,比喻管理家事。
  • 秉文印:掌握文书印信,比喻担任文职。
  • 不矜而誉:不自夸而得到赞誉。
  • 不言而信:不说话而得到信任。
  • 里举乡推:在乡里被推荐。
  • 旌其门:在其门前表彰。
  • 扁式:匾额的样式。
  • 与表迩远:与远近的人共同表彰。
  • 守臣:地方官员。
  • 树声:树立声誉。
  • 加示庆典:增加庆祝的仪式。
  • 大厥里门:扩大其家门的规模。
  • 彰善瘅恶:表彰善良,憎恶邪恶。
  • 周书:指古代的文献。
  • (huī):毁坏。
  • (hū):肥沃的土地。
  • 风颓俗靡:风气衰败,习俗放纵。
  • 事鲜俪古:很少有与古代相媲美的事。
  • 堪继公艺:能够继承古代的技艺。
  • 价重南金:价值如同南方的金子,比喻非常珍贵。
  • 克孝克义:能够孝顺和正义。
  • 借耰阋墙:借用农具,比喻和睦相处。
  • 敦化猗那:敦厚和谐。

翻译

走出吴东门,看到水流沄沄。 居住在傅陆,居民排列整齐。 没有孝义,众人何所依靠? 孝义体现在哪里? 就是金氏家族。 一百五十年的祭祀,遵循儒家规矩。 满足父母的愿望,兄弟间相互尊敬。 兄长管理家事,弟弟担任文职。 不自夸而得到赞誉,不说话而得到信任。 在乡里被推荐,事迹传到朝廷。 在其门前表彰,以弘扬教化。 张挂匾额,与远近的人共同表彰。 地方官员树立声誉,增加庆祝的仪式。 名为孝义的牌坊,扩大其家门的规模。 表彰善良,憎恶邪恶,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 吴地本是肥沃之地,但现在风气衰败,习俗放纵。 很少有与古代相媲美的事。 像金氏这样的孝义,有多少人能做到? 能够继承古代的技艺,价值如同南方的金子。 能够孝顺和正义,我们歌颂他们。 借用农具,和睦相处,敦厚和谐。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金氏家族的孝义行为,展现了其家族的道德风范和社会影响力。诗中,“百五十祀,业儒循轨”体现了金氏家族对儒家传统的坚守和传承,“事亲养志,同气敬顺”则具体描绘了家族成员间的和睦与尊重。通过“里举乡推,事腾于朝”,诗人强调了金氏家族的孝义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朝廷的表彰。最后,诗人以“克孝克义,我谣我歌”表达了对金氏家族的赞美,同时也寄寓了对社会风气回归淳朴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是对金氏家族的颂扬,也是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