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八首

· 戴良
黄虞去我远,大道邈难追。 悠悠观世运,终古叹兴衰。 王风哀以思,周室日陵迟。 五伯方迭起,七雄更相持。 兼并逮狂秦,干戈益纷披。 复闻晋虏乱,五胡乘祸机。 杀伐代相寻,昏虐无休期。 群生困涂炭,万象翳氛霏。 岂无忧世者,咄嗟吾道非。 楚狂隐歌凤,商山沦采芝。 去去君勿疑,古今同一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虞:指黄帝和虞舜,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 大道:指古代圣王治国理政的理想法则。
  • (miǎo):遥远。
  • 世运: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进程。
  • 王风:指周朝的诗歌,这里代指周朝的文化和政治风气。
  • 陵迟:衰败,衰落。
  • 五伯:指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 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国,即齐、楚、燕、韩、赵、魏、秦。
  • 兼并:指国家之间的吞并。
  • 狂秦:指秦国,因其暴政而被称为“狂秦”。
  • 干戈:指战争。
  • 纷披:纷乱,混乱。
  • 晋虏:指晋朝的灭亡,被外族所灭。
  • 五胡:指五胡乱华时期的五个主要民族,即匈奴、羯、鲜卑、氐、羌。
  • 祸机:灾难的契机。
  • 杀伐:战争,杀戮。
  • 代相寻:一代接一代地发生。
  • 昏虐:昏庸暴虐。
  • 休期:停止的时刻。
  • 群生:众生,百姓。
  • 涂炭:比喻极度的苦难。
  • 万象: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 翳氛霏:被雾霭所遮蔽,比喻社会混乱。
  • 咄嗟(duō jiē):叹息声。
  • 吾道非:我的道路不对。
  • 楚狂:指楚国的隐士接舆,他曾隐居不仕。
  • 歌凤:指接舆隐居时所唱的歌,歌中有“凤兮凤兮”的词句。
  • 商山:山名,传说中的隐士居住地。
  • 沦采芝:指隐士在山中采药,比喻隐居生活。
  • 去去:离去。
  • 君勿疑:你不要怀疑。
  • 同一时:同一个时代。

翻译

黄帝和虞舜的时代离我们很远,古代圣王的理想法则已经遥不可及。 我静静地观察着时代的变迁,自古以来都在叹息兴衰。 周朝的文化和政治风气悲哀而思索,周室日渐衰败。 春秋时期的五霸相继兴起,战国七雄相互对抗。 到了狂暴的秦国,战争更加混乱。 又听说晋朝被外族所灭,五胡趁机作乱。 战争和杀戮一代接一代地发生,昏庸暴虐没有停止的时刻。 百姓陷入极度的苦难,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被社会混乱所遮蔽。 难道没有忧国忧民的人吗?我叹息自己的道路不对。 楚国的隐士接舆隐居唱歌,商山的隐士沦落到采药。 离去吧,你不要怀疑,古今都是同一个时代。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兴衰的深刻感慨。诗中,“黄虞去我远,大道邈难追”开篇即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理想社会的怀念与对现实的不满。随后通过对周朝的衰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描述,以及对秦朝的暴政、晋朝的灭亡和五胡乱华的描绘,诗人揭示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最后,诗人以楚狂和商山隐士的隐居生活作为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叹息。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