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桥宴集分韵得两字

· 戴良
昔思整去装,今愿憩徂两。顾兹世路艰,愈叹日车往。 达人豁繁忧,美景恣欢赏。座有朋簪合,庭多宾佩响。 摘萸新贮囊,采菊细擎掌。时物已内酬,客心仍外奖。 信美终异乡,虽乐非故党。何时息风波?一苇泛河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憩徂两(qì cú liǎng):休息并前往两处。
  • 日车:比喻时光。
  •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 恣欢赏:尽情欣赏。
  • 朋簪:朋友。
  • 宾佩:宾客的佩饰,指宾客。
  • 摘萸:采摘茱萸。
  • 采菊:采摘菊花。
  • 时物:时令之物。
  • 内酬:内心的满足。
  • 外奖:外在的奖励。
  • 信美:确实美好。
  • 异乡:外地,他乡。
  • 故党:旧友,老朋友。
  • 一苇:比喻小船。
  • 河广:广阔的河流。

翻译

昔日我整装待发,如今却希望休息并前往两处。回望这世间的艰难道路,更加感叹时光的流逝。 通达事理的人能豁达地消除繁多的忧虑,尽情欣赏眼前的美景。座上聚集了许多朋友,庭院中传来宾客的佩饰声。 采摘茱萸放入新制的囊中,细细地捧着采摘的菊花。时令之物已满足了内心,客人的心情仍受到外在的奖励。 这里确实美好,但终究是异乡,虽然快乐却非故友相伴。何时才能平息风波?乘一叶小舟,泛游在广阔的河流之上。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疲惫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同时描绘了与朋友欢聚的场景,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出发与现在的愿望,突出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在描绘欢聚场景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朋簪合”、“宾佩响”,生动地展现了热闹的氛围。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故友的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