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眠唐马,仲穆临

龙眠画马妙入神,貌得唐时马与人。 人通马语默相契,马知人意更相亲。 文皇昔御六龙出,天为圣主产骐驎。 开元马牧蕃盛日,泛驾齧膝谁能驯? 自昔龙驹有天骨,骕骦独起秋轮囷。 西巡不复觞王母,东归政尔惭直臣。 马图流传至汴宋,玉骢紫燕聊前陈。 守文之君保成业,不肯一日开边尘。 遂寘骅骝鼓车下,猛蛟失水无完鳞。 柏台退休亲貌得,画意逮逼曹韩真。 画史才知粉墨趣,学士乃通元化因。 曹韩骨朽伯时死,馀不溪上苕花春。 临摹不得画史意,掩卷愁眉谁与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眠:指李龙眠,宋代画家,擅长画马。
  • 仲穆:指另一位画家,具体不详。
  • 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
  • 六龙:古代神话中的六条龙,这里指皇帝的御马。
  • 骐驎:良马。
  •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
  • 泛驾:指驾驭马车。
  • 齧膝:指马咬膝,形容马的激烈。
  • 骕骦:古代良马名。
  • 秋轮囷:形容马的姿态雄壮。
  • 觞王母:指古代神话中的王母娘娘。
  • 东归:指唐玄宗晚年从四川返回长安。
  • 直臣:直言进谏的臣子。
  • 玉骢紫燕:形容马的颜色和品种。
  • 守文之君:指守成之君,即保持国家稳定的君主。
  • 开边尘:指开疆拓土的战争。
  • 骅骝:古代良马名。
  • 柏台:古代官署名,这里指画家所在的官署。
  • 曹韩:指曹霸和韩干,唐代著名画家,擅长画马。
  • 馀不溪:地名,具体不详。
  • 苕花春:春天的苕花,这里指画中的景色。

翻译

李龙眠画的唐马,仲穆临摹。 龙眠画马技艺高超,描绘出唐时人与马的和谐。 人能理解马的语言,马也更能理解人的意图,彼此更加亲近。 文皇(唐太宗)曾驾驭六龙出征,天意为圣主产下良马。 开元时期,马匹繁盛,驾驭马车,马咬膝的激烈谁能驯服? 自古以来,龙驹拥有天生的骨骼,骕骦独起,姿态雄壮。 西巡不再敬酒给王母,东归时政治上感到惭愧,因为失去了直言进谏的臣子。 马图流传到汴宋,玉骢紫燕在前面陈列。 守成之君保持国家稳定,不愿开启边疆的战争。 于是将骅骝置于鼓车之下,猛蛟失去水域,无法保全鳞片。 柏台退休后,亲自描绘,画意接近曹韩的真迹。 画史只知道粉墨的趣味,学士却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曹韩已逝,伯时也已去世,余不溪上的苕花依旧春意盎然。 临摹无法得到画史的真意,掩卷时愁眉不展,谁能与之分享?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李龙眠和仲穆画马的描绘,展现了唐时人与马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和谐关系。诗中不仅赞美了画家的技艺,还通过对唐太宗和开元盛世的回顾,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和对守成之君的敬佩。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画史真意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艺术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