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诗僧珩书记
吴僧娟娟珩上人,诗如岳面青嶙峋。旁支小山各秀出,吞云泄雨干星辰。
陈高复来说珩好,思若美玉蒸孚尹。我老于诗苦思短,援笔欲下仍嚬呻。
奏香拟绕玉皇案,放棹却入桃源春。艰难若此良自笑,束烧不爇釜底尘。
如何诸君擅天巧?珩也又复能清新?百年几见光岳合,四海此喜文章纯。
吾闻桑门重行解,言必与道无碯磷。西风摇落雁南乡,长歌送子空沾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娟娟:形容人或物美好、清秀。
-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 吞云泄雨:形容山势高峻,云雨在其间。
- 干星辰:触及星辰,形容山势极高。
- 蒸孚尹:形容思绪美好如玉。
- 嚬呻:皱眉呻吟,形容苦思。
- 玉皇案:玉皇大帝的案几,比喻高雅的场合。
- 放棹:划船。
- 桃源春: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 束烧不爇:捆绑的柴火没有点燃,比喻努力没有成效。
- 釜底尘:锅底的灰尘,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光岳合:指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
- 桑门:指佛教。
- 行解:指修行和理解。
- 碯磷:指坚硬和锋利,比喻言辞尖锐。
- 摇落:指树叶被风吹落。
- 雁南乡:指南飞的雁群,比喻离别。
翻译
吴地的僧人珩上人,诗才如青山般嶙峋突兀。旁边的小山也各自秀丽,仿佛能吞云吐雨,触及星辰。陈高再次来告诉我珩的好,他的思绪如美玉般蒸腾。我年老诗思苦短,拿起笔想要写下却仍皱眉呻吟。我试图奏出香气环绕玉皇的案几,划船却进入了桃源的春天。我艰难地自嘲,捆绑的柴火没有点燃,锅底的灰尘也未被烧起。为何诸位都擅长天工巧夺,而珩又能如此清新脱俗?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时地利人和,四海之内都欢喜于这文章的纯净。我听说佛教重视修行和理解,言语必须与道相符,不尖锐不坚硬。西风摇落树叶,雁群南飞,我长歌送你,空自沾湿了巾帕。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珩上人的诗才和清新脱俗的气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老诗思苦短的无奈和自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岳面青嶙峋”、“吞云泄雨干星辰”等,生动地描绘了珩上人诗才的卓越和山势的雄伟。后文通过对比自己和珩上人的诗才,以及对佛教修行和理解的提及,进一步突出了珩上人的非凡之处。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珩上人的敬仰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