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 寄江叔廉
鸡犬相闻,溪山如画,梅花只在前村。逍遥杖屦,不过翟公门。前度春风已老,对芳草、还忆王孙。长安市,看花人去,车马正争喧。
向来东海上,水南水北,如石如温。念鸥冷诗盟,何日重论。老我蓬蒿三径,开怀抱、赖有琴尊。公知否,萧斋雨漏,四壁篆书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杖屦 (zhàng jù):手杖和鞋子,指行走。
- 翟公门 (zhái gōng mén):指门庭冷落。
- 王孙 (wáng sūn):泛指贵族子弟。
- 萧斋 (xiāo zhāi):指简陋的书房。
- 篆书 (zhuàn shū):一种古代的书法字体。
翻译
鸡犬之声相闻,溪山景色如画,梅花盛开在前村。我手拄杖,脚踏屦,自在地行走,不再前往那冷清的翟公门。前度的春风已显老态,面对这芳草,我还忆起了王孙。长安市中,看花的人已离去,车马正在争相喧闹。
回想在东海之上,水南水北,如石般坚硬,如温般柔和。我怀念那冷清的诗友之盟,不知何时能再论诗。我老了,守着这蓬蒿丛生的三径小路,开怀畅饮,全靠有琴有酒。你可知,我那简陋的书房雨漏不止,四壁上满是篆书的痕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乡村生活画面。通过对比喧嚣的长安市与宁静的前村,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疏离感。诗中“梅花只在前村”一句,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结尾处的“萧斋雨漏,四壁篆书痕”则深刻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文化传统的坚守。

谢应芳
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字子兰。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275篇诗文
谢应芳的其他作品
- 《 点绛唇 》 —— [ 元 ] 谢应芳
- 《 满庭芳 · 夏五雨窗言怀 》 —— [ 元 ] 谢应芳
- 《 丹阳陈天倪及其弟刚中奔牛陈心远诸羽士避兵洞庭山寄此代简 》 —— [ 元 ] 谢应芳
- 《 送秦宜仲主簿之京 》 —— [ 元 ] 谢应芳
- 《 一剪梅 · 寿安玄卿 》 —— [ 元 ] 谢应芳
- 《 沁园春 · 寄询讲主 》 —— [ 元 ] 谢应芳
- 《 江城子 五月十二寿万拙斋 》 —— [ 元 ] 谢应芳
- 《 嘉定道中二首 》 —— [ 元 ] 谢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