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行赠沈秀才

君不见江南琴师海与聪,谁与传者梦溪公。又不见醉翁诗中沈夫子,听水作琴琴谱起。 祇今人间何处无琴师,问渠端由渠未知。钱塘东风万人里,沈家还见奇男儿。 沈家家住鸳湖曲,夜理渔丝朝采菊。菊苦难餐鱼又寒,弹出歌声寄凄独。 近来携琴东海行,清音应滑如流莺。 湖园日暖百花叹,弹彻满树春风生。我不识琴识琴理,为君悲酸为君喜。 相逢正值酒钱空,徉狂攘臂红尘市。琵琶阮咸休羡渠,相知岂须频曳裾。 醉毛死久髯徐去,洗手空山修乐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祇今:如今。
  • 端由:原因,缘由。
  • 钱塘:地名,今杭州。
  • 鸳湖:地名,指鸳鸯湖,在浙江嘉兴。
  • 渔丝:捕鱼用的丝线。
  • 弹彻:弹奏完毕。
  • 清音:清脆的琴声。
  • 流莺:流动的黄莺,比喻琴声。
  • 弹彻:弹奏完毕。
  • 悲酸:悲伤。
  • 徉狂:假装疯狂。
  • 攘臂:挥动手臂,表示激动。
  • 红尘市:繁华的市井。
  • 琵琶阮咸:两种乐器。
  • 曳裾:拖着衣襟,指行走。
  • 醉毛:指醉汉。
  • 髯徐:长须慢慢,指年老。
  • 洗手:指放弃世俗生活。
  • 空山:寂静的山林。
  • 修乐书:研究音乐书籍。

翻译

你难道不知道江南有位琴师名叫海与聪,是谁传授给他的呢?是梦溪公。还有醉翁诗中的沈夫子,他听水声就能创作出琴谱。 如今哪里没有琴师,但问他们真正的原因,他们却不知道。在钱塘的东风中,有成千上万的人,沈家却出现了一个奇才。 沈家住在鸳湖的曲岸,夜晚整理渔丝,早晨采摘菊花。菊花苦涩,鱼又寒冷,他弹出的琴声充满了孤独和凄凉。 近来他带着琴去东海,他的琴声清脆如同流动的黄莺。 湖园里每天都是百花盛开,他弹奏的琴声让整个树都充满了春风。我不懂琴,但我懂得琴的道理,我为你感到悲伤,也为你的喜悦。 我们相逢时正值没钱买酒,你假装疯狂,在繁华的市井中挥动手臂。琵琶和阮咸都不必羡慕,真正的知音岂需要频繁地行走。 醉汉已经死去很久,长须慢慢的老者也已离去,我洗净双手,在寂静的山林中研究音乐书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琴师沈秀才的描写,展现了琴师的高超技艺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诗中,“菊苦难餐鱼又寒,弹出歌声寄凄独”一句,既表达了琴师生活的艰辛,又体现了其琴声中蕴含的深情与孤独。后文中的“我不识琴识琴理,为君悲酸为君喜”则表达了诗人对琴师情感的共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琴声这一载体,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