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锡虎

杖锡山中深,与世绝往还。从来称是仙圣窟,虎暴不得奸其间。 今年山神大失职,虎来山前搏人食。传闻此义我亦怪,历问更为居者惜。 杖锡山中民,犷健疏农耕。老稚为樵壮为猎,朝朝暮暮山中行。 山獐野雉收当粮,天寒果熟霜狸香。腰弓度垄矢插房,黄茅覆溪机半张。 鸟啼犬奔风箭急,机鸣未发且前立。平生闻虎不识面,颠倒穷途忽相及。 惊呼顿迅声渐微,妻儿骇呀不即归。循踪走至设机处,但有血渍斓斑衣。 呜呼哀哉乎,此民良足悲。呜呼嗟哉乎,此事不足疑。 吾闻以毒殃物者,物亦以毒殃其身,我不敢以尔为仁。 以饵钩物者,物亦钩尔以为饵,我不敢以尔为智。 杖锡山,山绝深,无虎不必古,有虎不必今。天生此物居山林,有虎无虎视尔心。 但令尔心无干戈,虎居深山奈尔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杖锡:指拄着拐杖。杖,拄着;锡,拐杖。
  • 犷健:粗犷而健壮。犷,粗野;健,强壮。
  • 霜狸:指野生的狸猫,因霜降时毛色变白而得名。
  • 腰弓:腰间挂着的弓。
  • 矢插房:箭插在箭袋里。矢,箭;房,箭袋。
  • 机半张:指捕兽的机关只张开一半,尚未完全触发。
  • 颠倒穷途:形容处境极其困难,无路可走。
  • 血渍斓斑衣:沾满血迹的彩色衣服。斓斑,色彩斑斓。
  • 殃物:祸害其他生物。
  • 钩物:用钩子捕捉其他生物。

翻译

拄着拐杖深入山中,与世隔绝。这里向来被称为仙圣的居所,老虎也不能在其中作恶。 今年山神似乎失职了,老虎来到山前捕食人类。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感到奇怪,更加为山中的居民感到惋惜。 山中的居民,粗犷而健壮,农耕疏松。老人和小孩都去打柴,壮年人去打猎,每天都在山中行走。 山獐和野鸡是他们的粮食,天气寒冷时,野果成熟,霜降后的狸猫也散发香气。他们腰间挂着弓,箭插在箭袋里,黄茅覆盖在溪边,捕兽的机关只张开一半。 鸟儿啼叫,狗儿奔跑,风如箭般急速,机关还未完全触发,他们就站在前面。平生从未见过老虎,却在绝境中突然相遇。 惊呼声渐渐微弱,妻儿惊骇不已,不敢立即回家。他们循着踪迹走到设机关的地方,只看到沾满血迹的彩色衣服。 唉,这些居民真是悲哀。唉,这件事其实不足为奇。 我听说用毒害其他生物的,也会被其他生物用毒害。我不敢认为你这样做是仁慈。 用钩子捕捉其他生物的,也会被其他生物用钩子捕捉。我不敢认为你这样做是聪明。 杖锡山,山深无比,没有老虎不一定是古代的事,有老虎也不一定是现在的事。天生这样的生物居住在山林中,有没有老虎,就看你的心。 只要你的心没有战争,老虎住在深山里又能对你怎样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山中居民与老虎的遭遇,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共存问题。诗人通过对山中居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艰辛与危险。同时,通过对老虎的描述,诗人提出了对自然法则的思考,认为人类的行为也会受到自然的反作用。诗的结尾,诗人呼吁人们保持内心的和平,以避免自然的惩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