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后书怀

· 徐熥
自是扬云白未玄,不才那敢怨苍天。 回看故国八千里,误戴儒冠十七年。 贫倚诗书元失计,穷知文字信无权。 雄心销尽囊如水,流落依人面可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下第:科举考试未被录取。
  • 扬云白未玄:扬雄(字子云)的头发还未变白,比喻自己还未老。扬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此处用以自比。
  • 不才:自谦之词,意为没有才能。
  • 误戴儒冠:错误地戴上了儒者的帽子,指自己错误地走上了读书之路。
  • 元:原来,本来。
  • 权:权力,此处指改变命运的能力。
  • 囊如水:形容贫穷,口袋里空空如也,像水一样可以随意流动。
  • 依人:依赖他人。

翻译

我就像扬雄那样,头发还未变白,自己没有才能,怎敢抱怨苍天。回头看看故乡,距离这里有八千里,错误地戴上了儒者的帽子,已经十七年了。贫穷依靠诗书,原来并没有错,但穷困中知道文字确实无力改变命运。雄心壮志已经消磨殆尽,口袋空空如也,像水一样,流落在外依赖他人,面容可怜。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科举落第后的自责与无奈。诗中,“自是扬云白未玄”一句,既是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也暗含了对未来的期待。而“误戴儒冠十七年”则深刻反思了自己选择读书之路的错误,流露出对过去选择的懊悔。后两句“贫倚诗书元失计,穷知文字信无权”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苦闷。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