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褚生滔赴试

久撤皋比绝来往,褚生时复疑柴门。 文有波澜堪得髓,座无笙管只清言。 客心落叶秋江绕,别思平芜夕鸟翻。 此去期君战胜后,归来正对菊花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褚生滔(chǔ shēng tāo):古代人名,指诗中的主人公。
柴门(chái mén):指平常的家门。
波澜(bō lán):比喻文章或诗文的气势。
座无笙管(zuò wú shēng guǎn):指座上没有音乐声。
平芜(píng wú):平坦的原野。
菊花尊(jú huā zūn):指赏菊花时所用的酒杯。

翻译

长久以来,褚生时常不见来往的友人,有时会怀疑自己的家门。他的文章气势磅礴,足以触动人心灵,但座上却没有音乐声相伴,只有清脆的言辞。客人的心思如同落叶在秋天的江水中徐徐飘荡,离别时的思念如同夜幕下的鸟儿翩翩起舞。他离去时期待着友人在战场上获胜后的归来,而当他回来时,将与友人一同赏菊花,共饮美酒。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褚生滔的离别与期待,展现了友情之间的真挚与深厚。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的期许与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和重视。

唐顺之

唐顺之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曾协助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有《荆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