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卧病得诗十首

偃蹇供常病,栖迟隔故乡。 检书槐月晓,移枕竹风凉。 翠管虚中禁,金茎足上方。 圣朝无羽猎,未敢奏长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偃蹇(yǎn jiǎn):形容行动不便,动作迟缓。
  • (gòng):指长期患病。
  • 栖迟(qī chí):指因病而长期居住在外地。
  • 检书(jiǎn shū):指读书。
  • (huái):一种树木,又称为槐树。
  • 竹风(zhú fēng):指竹林中的风。
  • 翠管(cuì guǎn):指翠色的管乐器。
  • 金茎(jīn jīng):指金色的竹子。
  • 圣朝(shèng cháo):指朝廷。
  • 羽猎(yǔ liè):指射箭狩猎。
  • 长杨(cháng yáng):指高大的柳树。

翻译

夏日卧病,写了十首诗。 行动不便,长期病榻。 远离故乡,孤独栖身。 夜晚读书,月光如槐。 枕头移动,竹风轻凉。 空中响起翠色管乐,脚下是金色竹子。 在这个朝廷,不敢参加射箭狩猎,更不敢奏长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日卧病的生活状态。诗人因病行动不便,长期居住在外地,远离故乡。在夜晚,他读书,感受着槐树下的月光和竹林中的凉风。诗中运用了槐、竹、翠管、金茎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虽然病榻卧床,但仍然能够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体验。

孙继皋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以德,号柏潭。万历二年进士第一。除修撰。官至吏部侍郎,摄铨事,论救诸谴谪官,无所避讳。神宗嫡母陈太后梓宫发引,帝称疾不送,遣官代行,继皋上疏极谏,忤旨。及三殿失火,大臣请去者,皆慰留,独继皋致仕去,卒赠礼部尚书。有《宗伯集》、《柏潭集》。 ► 4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