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踞轩赠郭圣仆

· 徐熥
大隐不违亲,幽居少四邻。 跏趺依古佛,箕踞对时人。 习懒成迂癖,长斋了夙因。 形骸耽句瘦,囊橐积书贫。 薜荔裁奇服,耕桑作外臣。 柴门多紫气,木榻绝红尘。 谊以枌榆笃,交于草莽真。 愧予贪问字,忘却往来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箕踞(jī jù):古代一种坐姿,两腿伸直分开,形似簸箕。
  • 跏趺(jiā fū):佛教中的一种坐姿,即盘腿而坐。
  • 薜荔(bì lì):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隐士的服饰或生活。
  • 囊橐(náng tuó):指行李或财物。
  • 枌榆(fén yú):指乡里,本诗中指同乡的情谊。
  • 草莽(cǎo mǎng):指草野,比喻民间或地位低微的人。

翻译

隐居不避亲,幽静少邻里。 盘腿坐古佛前,箕踞面对时人。 习懒成癖,长斋因夙愿。 形体因诗句而瘦,财物因藏书而贫。 薜荔裁成奇异服饰,耕桑自给自足,如同外臣。 柴门常有紫气,木榻远离红尘。 情谊因同乡而深厚,交情在草野间更显真挚。 愧对我贪恋学问,忘记了频繁往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箕踌”和“跏趺”形象地展现了隐士的坐姿,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态度。通过“薜荔裁奇服”和“柴门多紫气”等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然。诗末的“愧予贪问字,忘却往来频”则流露出对学问的执着,同时也体现了隐士对人际交往的淡漠。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隐士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物质世界的超脱。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