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十八日同王玉生陈伯孺幼孺兴公弟送屠田叔使君自芋江登舟至渊关时积雨初收川原竞爽促膝翻书扣舷觅句香绕笔床烟笼茶鼎情景清绝偶忆少陵野航恰受两三人之句因令玉生绘图共拆杜句为韵各赋一体以纪胜游余拈得三字

· 徐熥
击汰芋江上,前峰日半含。 山容晴亘翠,水色净拖蓝。 帆饱行偏驶,舲虚坐正堪。 榜歌喧浦口,渔唱隐溪南。 鹳鹤追残照,牛羊下夕岚。 石棱冲浪瘦,枫叶醉霜酣。 沈水香烟细,烹泉茗汁甘。 云霞诸子共,丘壑众情耽。 名理交参伍,新诗改再三。 风波童稚狎,港路长年谙。 身入图中景,人为物外谈。 浣衣临曲渚,洗砚觅深潭。 清福閒能受,玄言静可探。 杜陵诗句好,此境果无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击汰(jī tài):划桨。
  • 芋江:江名,具体位置不详。
  • (gèn):延续不断。
  • 拖蓝:形容水色深蓝,如同拖曳的蓝色。
  • (líng):小船。
  • 榜歌:船夫的歌声。
  • 浦口:江河的入口处。
  • 鹳鹤(guàn hè):两种水鸟。
  • 夕岚(xī lán):傍晚的山间雾气。
  • 沈水:沉香,一种香料。
  • 烹泉:煮泉水。
  • 茗汁:茶水。
  • 丘壑(qiū hè):山丘和沟壑,泛指山水。
  • 名理:指哲学或学问的道理。
  • 交参伍:相互交错,指讨论热烈。
  • 风波:风浪,比喻旅途的艰难。
  • 童稚(tóng zhì):儿童。
  • 长年:船夫。
  • 浣衣(huàn yī):洗衣服。
  • 曲渚(qū zhǔ):弯曲的水边。
  • 玄言:深奥的言论或哲理。
  • 杜陵:杜甫的别称,此处指杜甫的诗句。

翻译

在仲冬十八日,我与王玉生、陈伯孺、幼孺、兴公弟一起送屠田叔使君从芋江登舟至渊关。当时连绵的雨刚停,四周的原野显得格外清新。我们促膝而坐,翻阅书籍,敲打着船舷寻找诗句,笔床旁香气缭绕,茶鼎中烟雾弥漫,情景极为清幽。偶然想起杜甫的诗句“野航恰受两三人”,便让玉生绘图,共同拆解杜甫的诗句为韵,各自赋诗以记录这次胜游。我抽到了“三”字。

我们在芋江上划桨,前方的山峰半含在日光中。山色晴朗,翠绿连绵,水色清澈,深蓝如拖。帆已饱涨,行船迅速,小船空旷,坐得正合适。船夫的歌声在江口喧闹,渔夫的歌声隐约在溪南。鹳鹤追逐着残阳,牛羊在傍晚的山雾中归去。石棱被浪冲击得瘦削,枫叶因霜而醉红。沉香烟雾细腻,煮泉水泡的茶水甘甜。与云霞中的诸子共享,沉浸在山水的情趣中。名理交错讨论,新诗反复修改。风浪中儿童嬉戏,港路船夫熟悉。身在图中的景致,人在物外的谈论。在曲渚边洗衣服,在深潭中洗砚台。清福闲适能享受,深奥的言论静心可探。杜甫的诗句美好,此境果然无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仲冬时节与友人一同送别使君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上行舟的清新景致和文人雅集的闲适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山容晴亘翠,水色净拖蓝”,生动地勾勒出山水之美。同时,诗人与友人的互动,如“促膝翻书扣舷觅句”,展现了文人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追求。结尾处对杜甫诗句的引用,不仅增添了文化底蕴,也表达了对杜甫诗意的赞赏和自身境遇的满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学才华。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

徐熥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