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春尽夜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
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拼音
注释
不阻重门:即不为重门所阻。
兰棹朱轮:指游船、游车。
皓魄:指月亮。
赏析
在明末文坛上,夏完淳是一位少年诗人,抗清志士,其诗词作品多寓时事之叹,慷慨悲壮。这首以“春尽夜”为题的词,表面全是写景,但联系明朝将亡的形势,细味“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诸句,工丽婉曲,语极含蓄,当是有所寄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婆罗门(pó luó mén):印度教的祭司阶层。 梧桐(wú tóng):一种树木,叶子大而美丽。 皓魄(hào pò):明亮的月光。 钗痕(chāi hén):头发上留下的痕迹。
翻译
婆罗门引着春天的尽头,整夜不停。 晚鸦飞走,一支花影随着黄昏而消失。春天的离去并没有阻挡住重门。告别了江南的三月,哪里才是梦想的温暖之地?台阶前新绿盎然,却被空气中的芳香困住。随风摇曳的云朵,不需要用兰木做桨,红轮也不必转动。 唯有梧桐树枝上,留下了三分美景。明亮的月光,害怕照亮夜晚,仍然照耀着旧日的发簪痕迹。登上楼阁眺望,柳树外销魂。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春天将尽的景象,通过描写婆罗门引春、花影黄昏等意象,表达了时光流逝、春天离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思考。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时光流转中的无常和美好。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 71篇诗文
夏完淳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婆罗门引 · 江上晚泊望月 》 —— [ 元 ] 宋褧
- 《 婆罗门引 · 香橼 》 —— [ 清 ] 陈维崧
- 《 婆罗门引 · 髻鬟对耸 》 —— [ 宋 ] 陈允平
- 《 婆罗门引 》 —— [ 清 ] 陆求可
- 《 婆罗门令 · 昨宵里恁和衣睡 》 —— [ 宋 ] 柳永
- 《 婆罗门引其二郭清华席上为放琴客而新有所盼,赋以见喜 》 —— [ 宋 ] 吴文英
- 《 婆罗门令 》 —— [ 清 ] 汪东
- 《 婆罗门引 · 四月八日谢太后庆七十 》 —— [ 元 ] 汪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