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妇词

· 徐熥
红妆洗尽颜憔悴,一片愁心几行泪。 良人重色轻别离,旧日恩情顿相弃。 含悲含怨出深闺,宛转踌躇更惨悽。 枝头菡萏分连理,枕上鸳鸯散并栖。 鸳鸯菡萏归何处,十载绸缪今别去。 往事翻同坠井瓶,馀生却类飘风絮。 忆昔当年初嫁君,明珰翠袖红罗裙。 帐开绮阁连宵月,梦绕巫山一段云。 荏苒光阴如转毂,人情日久多翻覆。 薄命从来怨玉颜,娇姿一旦辞金屋。 万转千回不下堂,悲啼那忍别姑嫜。 君恩似水终难返,妾意如胶讵敢忘。 心知别去难重见,手把君衣苦留恋。 此生无计入君家,芳魂愿化孤飞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红妆:指女子化妆后的容颜。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 重色:过分看重外貌。
  • :立刻,突然。
  • 深闺:指女子的内室。
  •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或形容身体轻盈柔美。
  • 踌躇:犹豫不决。
  • 惨悽:悲伤凄凉。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 连理:比喻恩爱夫妻。
  • 绸缪:缠绵,形容感情深厚。
  • 坠井瓶:比喻事情已经无可挽回。
  • 飘风絮:比喻生活漂泊不定。
  • 明珰:古代妇女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
  • 翠袖:绿色的衣袖,代指女子的服装。
  • 红罗裙:红色的裙子。
  • 绮阁:华丽的楼阁。
  • 巫山一段云:指男女欢爱之事。
  • 转毂:车轮转动,比喻时间迅速流逝。
  • 翻覆:变化无常。
  • 玉颜:美丽的容颜。
  • 金屋:指富贵人家的居所。
  • 姑嫜:古代对丈夫母亲的称呼。
  • (jù):岂,怎么。
  • 孤飞燕:孤独飞翔的燕子。

翻译

女子卸去妆容,面容显得憔悴,心中充满忧愁,泪水几行。她的丈夫过分看重外貌,轻易地离开了她,旧日的恩爱突然间被抛弃。她含着悲伤和怨恨离开深闺,声音抑扬动听,身体轻盈柔美,但内心犹豫不决,感到悲伤凄凉。枝头的荷花似乎也在分离,枕上的鸳鸯不再并栖。这些恩爱象征将归于何处?十年的深情如今却要别离。往事如同坠入井中的瓶子,无法挽回,余生却像飘风的絮,漂泊不定。回忆起当年初嫁时的情景,戴着明亮的耳环,穿着翠绿的衣袖和红色的裙子。帐幕在华丽的楼阁中展开,月光连夜照耀,梦绕巫山,欢爱缠绵。时光荏苒,如车轮转动,人情日久多变。薄命的女子总是怨恨自己的美丽容颜,娇美的姿态一旦离开金屋,便无法再回。她千回百转不愿离开堂屋,悲啼不忍与婆婆告别。君恩如水,终难返回,妾意如胶,怎敢忘记。心知别去后难以重见,手握着丈夫的衣物,苦苦留恋。此生无法再进入君家,芳魂愿化为孤独飞翔的燕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悲惨遭遇和深切哀怨。诗中通过对比女子初嫁时的幸福与被弃后的凄凉,展现了人情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女子的形象通过“红妆洗尽”、“一片愁心”等描绘,显得格外凄美动人。诗中的比喻如“坠井瓶”、“飘风絮”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命运的无常和生活的漂泊。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