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道中寄惟起惟扬二弟

· 徐熥
愁目不可极,怅望心魂惊。 仳离足感叹,况乎骨肉情。 愁多无定绪,路远难计程。 危时幽愤积,逆旅孱躯轻。 凉风天际来,呖呖哀鸿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赴京:前往京城。
  • 道中:途中。
  • :写信给。
  • 惟起惟扬:人名,诗人的两个弟弟。
  • 愁目:忧愁的眼睛。
  • 不可极:看不到尽头。
  • 怅望:失意地望着。
  • 心魂惊:内心感到惊恐。
  • 仳离:分离。
  • 感叹:感慨叹息。
  • 骨肉情:指亲情的深厚。
  • 定绪:确定的情绪。
  • 计程:计算路程。
  • 危时:危险或困难的时刻。
  • 幽愤:深藏的愤怒。
  • 逆旅:旅店,这里指旅途。
  • 孱躯:虚弱的身体。
  • 凉风:凉爽的风。
  • 天际:天边。
  • 呖呖:形容鸟鸣声。
  • 哀鸿:哀鸣的大雁。

翻译

忧愁的目光看不到尽头,失意地望着让内心感到惊恐。 分离足以让人感慨叹息,更何况是深厚的骨肉之情。 忧愁太多,情绪难以确定,路途遥远,难以计算行程。 在危险或困难的时刻,深藏的愤怒积累,旅途中的身体显得更加虚弱。 凉爽的风从天边吹来,伴随着哀鸣的大雁声。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在赴京途中的孤独与忧愁,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愁目不可极”和“怅望心魂惊”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无尽忧虑和不安。通过“仳离足感叹,况乎骨肉情”,诗人强调了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尤其是骨肉之情的牵绊。后文中的“危时幽愤积”和“凉风天际来,呖呖哀鸿鸣”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孤独和无助,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