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友堂慈竹歌为张稚通赋

· 徐熥
主人家在苕溪曲,不种奇花种脩竹。 客来看竹问何名,主人竹下吞声哭。 自言此竹生质奇,不产终南非嶰谷。 物性能同慈母心,龙孙爱护知寒燠。 谁移此竹种庭阶,老母当年手自栽。 已看翠色凌萱草,自有清阴覆绿苔。 老母辞堂今几载,此竹青青犹未改。 黄土年来上板舆,红尘久已生莱綵。 可怜母逝竹空存,见竹还思慈母恩。 主人一语一呜咽,座客闻之皆断魂。 从今品竹修新谱,不独湘江有泪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苕溪(tiáo xī):地名,在今浙江省境内。
  • 脩竹(xiū zhú):修长的竹子。
  • 嶰谷(xiè gǔ):神话中的山谷,传说中产竹之地。
  • 龙孙:竹笋的别称。
  • 萱草:一种植物,古时常用来象征母亲。
  • 板舆:古代的一种车辆,这里指母亲的丧事。
  • 莱綵(lái cǎi):古代的一种丧服。

翻译

主人家住在苕溪的弯曲处,不种奇花只种长竹。有客人来看竹子,问这竹子叫什么名字,主人在竹下哭泣。自己说这竹子生来奇特,不产于终南山的嶰谷。这竹子的特性如同慈母的心,爱护竹笋知道冷暖。是谁把这竹子种在庭院的台阶上,是老母亲当年亲手栽种的。已经看到竹子的翠色超越了萱草,自然有清新的阴影覆盖着绿苔。老母亲离开这堂屋已经几年了,这竹子依然青翠未变。黄土年来覆盖了车辆,红尘久已生出了丧服。可怜母亲去世了,竹子还存在,看到竹子还思念慈母的恩情。主人一说一哭,座上的客人听了都心碎。从今以后,品评竹子要修新的谱系,不只是湘江有泪痕。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竹子这一象征物,深情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哀思。诗中,竹子不仅是母亲亲手栽种的,而且其特性与慈母的心相呼应,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生与死的纽带。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竹子的青翠不变,反衬出母亲的离去和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哀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母诗。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